双酚 S 通过改变血浆脂质水平重塑红细胞膜脂质,导致 SD 大鼠和斑马鱼胚胎出现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摘要来源:环境国际。 2023 年 11 月 21 日;182:108331。 Epub 2023 年 11 月 21 日。PMID:37995390
摘要作者:李佳丽、李泽、朱亚轩、彭宏远、杜泽慧、茹少国、王伟伟
文章所属单位:李佳丽
摘要:双酚 S (BPS) 是一种广泛用于各种制造过程的原材料,但在人类红细胞 (RBC) 中的检出率很高。因此,BPS是干扰红细胞功能并引起红细胞相关疾病的潜在毒物。迄今为止,其作用和机制BPS 诱发的红细胞相关疾病尚未阐明。在这里,使用不同的模型,包括大鼠、斑马鱼胚胎和红细胞,探讨了 BPS 诱导红细胞相关疾病的潜在机制。 SD 大鼠口服 BPS(10 和 50 mg/kg bw/天)32 天后,BPS 在组织中的积累顺序为:结肠 > 肾 > 肝 > 血浆 > 睾丸 > 心脏 > 脑,10 mg/kg 组的情况相似体重/天和 50 毫克/公斤体重/天组。口服 BPS 的大鼠出现高脂血症、红细胞膜胆固醇增加以及红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此外,大鼠血浆中测得的 BPS 浓度会导致体外红细胞氧化应激和磷脂酰丝氨酸暴露。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大鼠血液中红细胞聚集以及肝脏血管中红细胞数量增加。对暴露于 0、1、10 和 100 μg/L BPS 的斑马鱼胚胎静脉血管中红细胞的动态目视观察进一步发现,尾静脉中的红细胞流动缓慢甚至不动,有形成静脉血栓的风险。本研究为环境污染物与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