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华法林戒断。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考虑因素。

摘要来源:

Clin Pharmacokinet。 1996 年 4 月;30(4):300-13。 PMID:8983860

摘要作者:

G Palareti、C Legnani

文章所属单位:

意大利博洛尼亚 S. Orsola 大学医院血管学和凝血科。

摘要:

华法林与所有 4-羟基香豆素化合物一样,具有不对称碳原子。临床上可用的华法林制剂由等量的 2 种不同的 S 和 R 异构体的外消旋混合物组成,前者的抗凝效果是其 4 倍,并且更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华法林具有高度水溶性,可迅速从胃和上消化道吸收;口服后60~9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华法林与维生素 K 2,3-环氧化物还原酶结合肝微粒体,停止维生素 K 循环并减少维生素 D 依赖性促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前体的 γ-羧化。与目标酶的结合的可变部分(尽管很小)可以通过竞争性置换剂(例如二硫醇还原剂活性)逆转。人们认为,二硫醇还原活性的差异是导致口服抗凝剂敏感性存在巨大个体差异的一个因素。抗凝作用是由一小部分药物引起的,因为大多数(97%至99%)与蛋白质结合(主要与白蛋白)并且无效。可以取代白蛋白结合的药物会增强华法林的作用,尽管这种作用会被更快地消除药物所抵消。华法林的消除半衰期因个体差异很大,为35至45小时;然而,S 异构体的平均半衰期比 R 异构体短。维生素K的血浆水平依赖于nt 蛋白质由其合成和半衰期之间的动态平衡决定。华法林生效之前的延迟反映了凝血蛋白的半衰期;因子 VII 和蛋白 C(半衰期较短)的水平较早降低,约 1 天即可达到稳定的抑制水平,而因子 II 需要 10 多天。越来越多的患者使用华法林或其他香豆素衍生物进行口服抗凝治疗(OAT),以用于各种动脉或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一级或二级预防。如果在某些临床情况下无限期地给予 OAT,则在其他情况下(例如静脉血栓栓塞或组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通常仅在血栓并发症的高风险期给予抗凝剂。意大利抗凝诊所联合会最近进行的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表明,约 30% 因各种临床适应症开始 OAT 的患者停止了治疗nt 在不同时间,证实退出 OAT 是一种影响大量患者的事件。采用表达反弹现象来表明华法林停药后出现的高凝状态。停止抗凝治疗后血栓栓塞可能更频繁地复发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许多临床研究(大多是观察性和非对照)对该问题的报告结果不一致。大多数权威评论员一致认为,反弹现象虽然可能,但与临床无关,并且根据戒断模式的不同,其频率和强度也没有差异。在出现更灵敏的研究血液高凝状态的方法之前,人们对该主题的兴趣逐渐减弱。近年来,许多研究(文中综述)调查了不同高凝标志物的水平[纤维蛋白肽A、活化因子VII、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D-二聚体(DD)],在停止抗凝后其值始终增加。我们的研究小组对 32 名静脉血栓栓塞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这些患者随机突然或逐渐退出华法林治疗。我们的结果表明,抗凝治疗的中断经常会引起低级别活性

研究类型 : 审查
更多链接
疾病 : 血栓形成,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