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疫苗接种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医疗中心近20年的经验。
摘要来源:中华医学会杂志。 2010 年 12 月;73(12):634-7。 PMID:21145511
摘要作者:谢育霖、林龙皇
文章所属单位:台湾台北市国泰综合医院儿科
摘要:背景:婴儿期和幼儿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可能与大龄儿童不同,因为幼儿经常接种疫苗。进行以下研究是为了了解疫苗接种与血小板减少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方法:我们回顾性研究,通过图表回顾,疫苗接种之间的关系1989年至2010年间住院的20例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150×103/mm3)的3岁以下儿童中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从接种疫苗到出现血小板减少之间有感染症状/体征的病例排除。未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诊断为疫苗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减少病例,应与西方期刊报道的疫苗接种至血小板减少间隔时间相似,但不应超过疫苗接种后9周。
结果:20 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中,12 例接受了疫苗接种,8 例被认为是特发性的。 12例疫苗接种后病例中,5例发生在1月龄时接种第二剂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后,4例发生在2-3月龄时接种第一剂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后,2例发生在2-3月龄时接种第一剂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后。发生在冷杉之后第 1 次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在 16 个月大时接种,第 1 次发生在 14 个月大时接种第一剂水痘疫苗后。这12例患者中,有1例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但没有出血,怀疑患有埃文斯综合征。
结论: 疫苗接种可能是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