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酸酯和藏红花酸对大鼠遗传性高血压主动脉收缩力的影响。
摘要来源:分子。 2015;20(9):17570-84。 Epub 2015 年 9 月 22 日。PMID:26402666
摘要作者:Silvia Llorens、Andrea Mancini、Jessica Serrano-Díaz、Anna Maria DAlessandro、Eduardo Nava、Gonzalo Luis Alonso、Manuel Carmona
文章隶属关系:Silvia Llorens
摘要:背景:以血管收缩增强为特征的内皮功能障碍显然与高血压相关。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生物活性化合物已被认为具有降血压特性。近日,我们报道了藏花酸的表现位对高血压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具有有效的血管舒张作用。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的目的是分析从藏红花中分离出的藏红花酸或藏红花酸酯库(藏红花素)的抗收缩能力。因此,我们研究了藏红花类胡萝卜素对遗传性高血压中平滑肌收缩力的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调节的影响。
方法:我们测量了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获得的有或没有内皮的主动脉节段的等长反应。通过评估在存在或不存在藏红花酸或藏红花素的情况下去氧肾上腺素诱导的收缩(10(-9)-10(-5) M)的内皮调节来研究类胡萝卜素的作用。通过分别用L-NAME(NG-硝基-L-精氨酸甲酯)或吲哚美辛(均为10(-5) M)进行实验,分析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类化合物的作用。
RESULTS:藏红花酸和较小程度的藏红花酸,降低了完整环中去氧肾上腺素的最大收缩力,而藏红花酸,但不是藏红花酸,增加了去内皮化血管的这种收缩力。在完整血管中,藏红花酸对收缩性的影响不受吲哚美辛影响,但被 L-NAME 消除。然而,藏红花酸(而不是藏红花素)降低了 L-NAME 引起的已经增加的收缩性。
结论:藏红花化合物,但特别是藏红花酸具有内皮依赖性促松弛作用。藏红花素具有通过平滑肌细胞机制发生的促收缩作用。这些结果表明藏红花酸和藏红花素激活高血压血管收缩途径中的不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