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黄茶花的抗炎/抗氧化特性以及基于 UPLC-QTOF/MS 的代谢组学判别。
摘要来源:Food Res Int. 2022 年 10 月;160:111628。 Epub 2022 年 7 月 26 日。PMID:36076438
摘要作者:赵明明、令狐克刚、肖林轩、华天一、赵冠定、陈奇灵、熊世航、沉丽宇、于金宇、侯晓涛、郝二伟、杜正才, 邓家刚, 白刚, 陈晓佳, 李玲, 李鹏, 于华
文章所属单位:赵明明
摘要:金花茶 (Camellia nitidissima Chi, CC) 和 C 种。 ex Sealy (CE) 是全球商业化凉茶(金花茶)的两种最重要的植物来源。然而,其他一些山茶属品种由于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也作为替代品在市场上出售。本研究还探讨了CC和CE的异同对 C.insularis (CI) 在化学和药理学方面进行了全面比较。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混合四极杆正交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分析,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和指纹分析,开发了基于序贯优化的新统计模型,并成功应用于三种黄山茶花的化学模式识别和判别。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化学组合包括槲皮素-3-O-鼠李糖苷(C2)、山茶苷(C4)、山奈酚7-O-鼠李糖苷(C6)、伞房花苷(C9),可以很好地区分CC、CE和CI。积雪草酸-glc-rha-xyl (C11) 和 3-甲基-4-葡萄糖苷-鞣花酸 (C14)。此外,黄山茶花的 30% 乙醇提取物在 LPS 刺激的 Raw264.7 巨噬细胞中呈现出最佳的抗炎/抗氧化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平均 50%NO 产生的抑制浓度 (IC50) 为 754.68 ± 50.96、1182.39 ± 22.10、1527.83 ± 106.24 μg(草药)/mL,ROS 产生为 311.70 ± 26.57、332.64 ± 25.46、917.60 ± 41。 CC 为 36 µg(草药)/mL 、CE 和 CI 分别。结果表明CC和CE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与CI有显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