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针灸和颞下颌疾病:3 个月的肌电图随访研究。

摘要来源: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09 年 12 月 3 日。PMID:19958104

摘要作者:

Sandra Valéria Rancan、César Bataglion、Solange Aparecida Bataglion、Odinê Maria Rêgo Bechara、Marisa Semprini、Selma Siéssere、João Paulo Machado de Sousa、José Alexandre de Souza Crippa、Jaime Eduardo Cecilio Hallak , Simone Cecilio Hallak Regalo

摘要: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 3 个月针灸治疗前后肌电图 (EMG) 激活水平和最大磨牙咬力水平患有颞下颌关节紊乱(Helkimo 指数)的个体来自参加巴西圣保罗大学 Ribeirão Preto 牙科学院特殊护理课程的受试者。设计:所有 17 名患者,年龄在 37 岁至 50 岁之间患者(44.2 +/- 4.84 岁),平均体重 71 +/- 9.45 kg,身高 1.64 +/- 0.07 m,接受了有关咀嚼系统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临床检查。针刺颞下颌穴位为IG4、E6、E7、B2、VB14、VB20、ID18、ID19、F3、E36、VB34、E44、R3、HN3。使用 MyoSystem-BR1 肌电图仪在治疗前后获取 EMG 测量结果。在休息、前伸、左侧和右侧以及紧握时收集的数据通过最大自主收缩进行标准化。使用适合口腔条件的容量高达 1000 N 的测力计记录左右磨牙区域的最大咬合力。三个记录中的最高值被认为是个体的最大咬合力。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SPSS 15.0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们发现静息、前伸、左侧和右侧肌电图活动降低右偏侧和紧握;以及针灸治疗后最大咬力值的增加。结论:针刺促进咀嚼肌肌电图活动的改变,增加最大磨牙咬合力,缓解受试者疼痛症状。

研究类型 : 人类研究
更多链接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