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摘要来源:J Nat Med。 2016 年 5 月 14 日。Epub 2016 年 5 月 14 日。PMID:27180084
摘要作者:赵奋琴、夏贵阳、陈丽霞、赵军丽、谢占芳、邱峰、韩光
文章来源:赵奋琴
摘要:四种新的羊毛甾烷型三萜(inonotusanes D-G,1-4),包括24,25,26,27-tetranorlanostane从桦褐孔菌菌核中分离得到 11 种已知化合物 (5-15),包括 7 种羊毛甾烷衍生物、2 种类固醇和 2 种芳香族化合物。通过 1D 和 2D NMR 光谱以及 HRMS 阐明了它们的结构。据我们所知,1是第一个从真菌中分离得到的24,25,26,27-tetranostane型三萜类化合物,这也是首次从真菌中分离到31元羊毛甾烷型三萜化合物5和6。rotia 的 I. obliquus 而不是来自其水下培养物。 7和8也是该属的新分离株。化合物 1、8、12 和 13 对 4T1(小鼠乳腺癌)细胞系表现出很强的细胞毒性,IC50 分别为 9.40、7.79、9.06 和 9.31 μM。 8、12和13还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表现出很强的细胞毒性,IC50为8.35-9.01 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