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治疗前列腺癌。
摘要来源:Nutr Cancer。 2003;47(2):111-7。 PMID:15087261
摘要作者:Maha Hussain、Mousumi Banerjee、Fazlul H Sarkar、Zora Djuric、Michael N Pollak、Daniel Doerge、Joseph Fontana、Sreenivasa Chinni、Joanne Davis、Jeffrey Forman、David P Wood、Omer Kucuk
摘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豆摄入量与前列腺癌 (Pca) 风险之间呈负相关。我们之前在体外观察到大豆异黄酮金雀异黄素可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雄激素敏感和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为了确定大豆异黄酮对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我们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水平升高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一项初步研究。如果 Pca 患者是新诊断且未经治疗的,则他们将被纳入研究d 处于观察等待状态且 PSA 升高的疾病(I 组)或局部治疗后血清 PSA 升高(II 组)或接受激素治疗期间(III 组)。研究干预包括每天两次口服 100 毫克大豆异黄酮 (Novasoy),持续至少 3 个月或最长 6 个月。共有 41 名患者入组(第一组 4 名,第二组 18 名,第三组 19 名),中位 PSA 水平为 13.3 ng/ml。可以评估 39 名患者的反应。每位患者平均补充大豆异黄酮 5.5 个月(范围 0.8-6)。尽管 PSA 没有持续下降,符合完全或部分缓解的条件,但 83% 的激素敏感型(II 组)患者和 35% 的激素难治性(III 组)患者 PSA 出现稳定。全组血清PSA上升率下降(P=0.01),II组上升率从14%下降到6%(P=0.21),III组上升率从31%下降到9%(P=0.21)。磷= 0.05) 大豆异黄酮干预后。补充期间,血清金雀异黄酮和大豆黄酮水平分别从 0.11 至 0.65 microM (P = 0.00002) 和 0.11 至 0.51 microM (P = 0.00001) 增加。血清睾酮、IGF-1、IGFBP-3 或 5-OHmdU 水平未观察到显着变化。这些数据表明,大豆异黄酮可能使一些前列腺癌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