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NFR/RIPK1通路研究紫草素抗大鼠脊髓损伤的机制]。
摘要来源:中国谷尚。 2024 年 1 月 25 日;37(1):61-8。 PMID:38286453
摘要作者:施继胜、吉泽齐那、王金光、林斌、庞同涛
文章所属单位:施继胜
摘要:目的:探讨紫草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假手术组+紫草素组(B组)、SCI+DMSO组(C组)、SCI+紫草素组(D组)。C、D组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急性SCI模型。 A组大鼠硬膜下置管后不给予任何药物B、D组在造模后30 min经导管注射紫草素100 mg·kg,C组给予等量DMSO,每天1次,直至采集组织时间点。每组8只大鼠于造模后6、12、3 d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造模后1、3、7、14 d进行斜板试验,然后进行脊髓评分收集组织。各组8只大鼠于处死前1 h腹腔注射碘化丙啶(PI),24 h检测PI阳性细胞。造模后24 h,每组处死8只大鼠,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情况,尼氏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存活数。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Bcl-2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RIPK1的表达水平。
结果:建模后,BBB 评分正常A、B 组得分显着高于 A、B 组,C、D 组得分均显着高于 A、B 组,其中 D 组各时间点得分均高于 C 组(<0.05)。造模后12 h,D组PI红染细胞较C组明显减少,神经元崩解减轻(<0.05)。术后24h HE、Nissl染色显示A、B组神经细胞形态正常。 D组SCI程度及神经元存活数均优于C组,24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A、B 组 Bcl-2、RIPK1 蛋白表达量极低;C 组 RIPK1 表达量显着升高,D 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Bcl-2 蛋白表达量D组蛋白含量显着高于C组(<0.05)。
结论:紫草素可缓解大鼠急性SCI后的病理变化,改善行为评分,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具体机制可能与抑制TNFR/RIPK1信号通路介导的坏死性凋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