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布状态:免费

单击此处阅读完整文章。

摘要标题:

维生素 D 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功效:荟萃分析。

摘要来源:

Medicine(巴尔的摩)。 2018 年 11 月;97(46):e12662。 PMID:30431562

摘要作者:

李金中、陈宁、王丹、张杰、宫晓兵

文章所属单位:

李金中

摘要:

背景:维生素 D (VitD) 缺乏症在炎症性肠病 (IBD) 患者中普遍存在。近年来研究发现,VitD可通过抗菌、抗炎、修复肠粘膜屏障等作用诱导并维持IBD缓解,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和生活质量。本荟萃分析的目的是评估VitD 治疗 IBD 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包括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Web of Science 等)。应用 Cochrane 手册来评估方法学质量。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安慰剂组)的25(OH)D3水平、复发率、炎症指数和不良事件。所有统计分析均由 Revman 5.3 软件指导,统计显着性定义为 P < .05。

结果:十八项 RCT共纳入908名患者。荟萃分析显示,VitD 比对照组更显着地改善了 25(OH)D3 水平(ng/mL,加权平均偏差 [WMD] = 7.85,95% CI (5.52, 10.18),P < .000001),并且与较低剂量相比,有显着差异高剂量 VitD 治疗中 25(OH)D3 水平增加 (WMD = 11.19, 95% CI [4.73, 17.65], P = .0007),而两组之间的不良事件无显着差异 (WMD = 1.56, 95% CI [0.74,3.29],P = .24)。 VitD 比对照组更能显着降低复发率,但低剂量和高剂量维生素 D 治疗之间没有显着差异。 VitD组和对照组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无统计学差异(ESR [mm/h]:WMD = -0.22,95% CI [-5.73, 5.29],P = .94;hsCRP(mg/dL):WMD = -0.53,95% CI [-1.68,0.62],P = .37)。

结论:VitD治疗IBD患者可提高25(OH)D3水平,控制疾病复发率,临床疗效较为准确。因此,应推荐 VitD 用于治疗 IBD,至少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辅助治疗。

研究类型 : 荟萃分析
更多链接
治疗物质 : 维生素D,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