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异黄酮减少 C 反应蛋白可逆转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内皮功能障碍。
摘要来源:欧洲心脏杂志 2008 年 11 月;29(22):2800 -7。 Epub 2008 年 9 月 23 日。PMID:18812325
摘要作者:陈业恒、刘居佳、姚启行、李尚伟、陈晓婷、方怡德、谭耀辉、朱柏刘鸿发谢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异黄酮补充剂对已确诊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和结果: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以确定异黄酮补充剂(80 毫克/天,n = 50)与安慰剂(n = 52)为期 12 周对肱血流介导的影响既往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扩张(FMD)。与对照组相比,12周时的FMD明显更大在接受异黄酮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效果 1.0%,95% 置信区间 (95% CI) 0.1-2.0,P = 0.035]。根据 FMD 基线差异进行调整后,异黄酮治疗与 12 周时 FMD 损伤的显着减轻独立相关(比值比 0.32,95% CI 0.13-0.80,P = 0.014)。异黄酮对肱动脉FMD的绝对治疗效果与基线FMD呈负相关(r = -0.51,P<0.001),表明异黄酮的血管保护作用在内皮功能障碍较严重的患者中更为明显。此外,异黄酮治疗12周导致血清高敏(hs)-C反应蛋白水平显着降低(治疗效果-1.7 mg/L,95% CI -3.3至-0.1,P = 0.033)。然而,异黄酮对硝酸甘油介导的扩张、血压、心率、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血清水平、血红蛋白 A1c 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测定的氧化应激没有任何显着的治疗作用。e歧化酶、8-异前列腺素和丙二醛(均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12 周异黄酮治疗可降低临床表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 hs-C 反应蛋白并改善肱动脉 FMD,从而逆转其内皮功能障碍状态。这些发现对于在传统干预措施基础上使用异黄酮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可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