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果肉酚类物质通过降低高脂饮食小鼠的 miR-33 和 miR-122 表达来改善肝脏脂质积累。
摘要来源:食物功能。 2017 年 2 月 22 日;8(2):808-815。 PMID:28121324
摘要作者:苏东晓、张瑞芬、侯方丽、池建伟、黄飞、严世娟、刘磊、邓媛媛、魏振成、张明伟
文章归属:苏东晓
摘要:膳食酚类物质通过改变脂质代谢相关的 microRNA (miRNA) 表达来表现出降血脂活性。槲皮素 3-O-芸香苷-7-O-α-l-鼠李糖苷酶 (quercetin 3-rut-7-rha)、芦丁和 (-)-表儿茶素是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果肉中的主要酚类物质。此前有研究报道槲皮素3-rut-7-rha和芦丁具有降血脂作用。为了阐明荔枝果肉酚类 (LPP) 的这些影响和潜在分子机制,单独使用高脂饮食(HFD)或与 LPP 联合治疗十周后,测量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 mRNA 和蛋白表达及其相关 miRNA。 LPP 的施用显着降低了 HFD 引起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但增加了 HDL-c 含量。 LPPs 上调肝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 A1 (ABCA1) 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 1a (CPT1a)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而下调脂肪酸合酶 (FAS) mRNA 和相应的蛋白表达水平。此外,直接调节ABCA1和CPT1a的miR-33和间接调节FAS的miR-122的表达水平在小鼠肝细胞中下调。 miR-33 和 miR-122 的抑制是 LPP 在肝脏中降血脂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我们的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降血脂机制m 个 L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