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布状态:免费

点击此处阅读完整文章。

摘要标题:

杨梅素具有驱虫活性并减轻肝纤维化,调节 TGFβ1 和 Akt 信号传导并改变感染小鼠的 Th1/Th2 平衡。

摘要来源:

前免疫学。 2020 年 11:593。 Epub 2020 年 4 月 16 日。PMID:32373112

摘要作者:

黄平、周敏宇、程少云、胡跃、高敏兆、马玉斌、Yanin Limpanont、周红利、Paron Dekumyoy、程一新、吕志跃

文章单位:

黄平

摘要: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引起的人畜共患、致人衰弱的寄生虫病。吡喹酮仍然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选择,但其疗效可能会因耐药性的出现而受到阻碍。在这项研究中,通过大规模的药物筛选,我们选出了杨梅n,一种天然黄酮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血吸虫作用。我们发现杨梅素表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杀虫作用,LC为600μM,持续24小时,并抑制雌虫产卵。该药物主要破坏线虫的身体结构,诱导线虫细胞凋亡,进而导致线虫死亡。此外,口服杨梅素对感染的小鼠显示出驱虫作用,肝卵负荷显着减少就证明了这一点。 H&E 染色、定量 RT-PCR 和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杨梅素可显着减轻感染小鼠的肝纤维化。杨梅素还有效抑制感染小鼠肝脏中 TGFβ1、Smad2、磷酸化 Smad2、Smad3、磷酸化 Smad3、ERK、磷酸化 ERK、Akt 和磷酸化 Akt 的表达,表明杨梅素可减轻小鼠的肝纤维化,调节 TGFβ1 和Akt 信号。小鼠脾脏Th亚型(Th1/Th2/Th17/Treg)的流式细胞术分析她透露,杨梅素显着增加了感染小鼠体内Th1细胞的比例,并降低了Th2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免疫学多重测定进一步表明,杨梅素可减弱感染小鼠血浆中 IL-4、IL-5、IL-10、IL-13 和 IL-17A 水平的升高,同时增加血浆中 IFN-γ、IL 的含量-12和IL-7。总之,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第一个直接证据,表明杨梅素具有有效的抗血吸虫活性,并为杨梅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杨梅素可以作为治疗药物进行进一步探索。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更多链接
治疗物质 : 杨梅素,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