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顶螺旋藻通过调节 bFGF、VEGF、TGF-ß1 和 α-SMA 基因表达,针对大鼠模型中的血管生成和疤痕组织形成,具有治疗皮肤伤口的潜力。
摘要资料来源:Biomed Pharmacother。 2021 年 2 月 7 日;137:111349。 Epub 2021 年 2 月 7 日。PMID:33567349
摘要作者:Zizy I Elbialy、Doaa H Assar、Aml Abdelnaby、Samah Abu Asa、Ehab Y Abdelhiee、Samar S Ibrahim、Mohamed M Abdel-Daim、Rafa Almeer、Ayman Atiba
文章归属:Zizy I Elbialy
摘要:蓝绿色微藻钝顶螺旋藻 (SP) 因其抗氧化和/或抗炎特性而受到更多关注,放大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和用于化妆品和生物医学应用程序。本研究旨在探讨 SP 对皮肤伤口和烧伤愈合的影响,并了解伤口愈合后遗症与伤口愈合相关基因血管生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的分子表达模式之间的相关性。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大鼠伤口模型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等纤维化相关基因。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对 32 只 Wister 雄性大鼠进行了两项实验,这些大鼠被分为 4 组,每组 8 只。每个实验由2组代表;对照组(CG)和螺旋藻组(SG)。在每只全身麻醉的大鼠背部制作全层伤口(1.5×1.5cm)和烧伤伤口(2×2cm),并在第0、3、6、9天测量伤口和烧伤面积。受伤后和烧伤后分别为12、15和0、3、6、9、12、15、18和21。在两次实验中在螺旋藻治疗组中,SP被局部涂抹在受伤和烧伤的大鼠的背部。组织病理学检测创面肉芽组织的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TGF-B1)和(VEGF)的表达。此外,使用(bFGF)、(VEGF)、(TGF-Ɓ1)和(α-SMA)作为目标基因来实施基因表达的相对定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与 CG 相比,SG 中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生成、上皮化、细胞外基质沉积和伤口收缩。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个实验中 SG 的 VEGF 和 TGF-β1 表达水平均显着提高。有趣的是,两个实验中的 SG 均显示血管生成基因(bFGF 和 VEGF)的上调和纤维化基因(TGF-β1 和 α-SMA)的下调。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局部使用螺旋藻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因此,SP 可以是 used 作为一种生物医学应用来治疗各种皮肤伤口,并可能揭示未来有前景的抗纤维化药物对抗疤痕形成的潜在分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