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婴儿接种第一剂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后,检测粪便中排出的轮状病毒疫苗。
摘要来源:疫苗。 2011 年 5 月 31 日;29(24):4151-5。 Epub 2011 年 4 月 6 日。PMID:21477676
摘要作者:Catherine Yen、Kathleen Jakob、Mathew D Esona、Ximara Peckham、John Rausch、Jennifer J Hull、Susan Whittier、Jon R Gentsch、Philip LaRussa
文章隶属关系:Catherine Yen
摘要:需要对轮状病毒疫苗脱落及其在家庭(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者)内的潜在传播进行研究,以更好地确定疫苗接种的潜在风险和益处。我们检查了五价轮状病毒疫苗 (RV5) 接种后 9 天的粪便排出情况。6 至 12 周龄婴儿的第一剂疫苗。通过酶免疫测定(EI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根据与 RV5 VP6 基因的遗传相关性通过核苷酸测序鉴定疫苗型轮状病毒。 103 名儿童中有 22 名 (21.4%) 的粪便在疫苗接种后≥ 1 天含有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最早在疫苗接种后第 3 天、最晚在第 9 天检测到轮状病毒抗原,在疫苗接种后第 6 天至第 8 天出现排毒高峰。在所有 50 个抗原阳性样本中检测到疫苗型轮状病毒,其中 8 个样本中检测到了疫苗型轮状病毒抗原阴性标本。 12 个 EIA 阳性样本和 1 个 EIA 阴性样本中的 9 个(75%)检测出疫苗型轮状病毒培养呈阳性。在接种第一剂 RV5 后,在疫苗接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轮状病毒疫苗病毒从粪便中排出,这是以前未研究过的。这些发现将有助于更好地确定疫苗病毒在免疫功能低下者中水平传播的可能性接种疫苗的婴儿的家庭接触者以供未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