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莲内酯化合物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 PA22 和 PA247 临床分离株的群体猝灭活性及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摘要来源:Heliyon。 2021 年 5 月;7(5):e07002。 Epub 2021 年 5 月 10 日。PMID:34027192
摘要作者:An Margarete Tan Lim、Glenn G Oyong、Maria Carmen S Tan、Chien Chang Shen、Consolacion Y Ragasa、Esperanza C Cabrera
文章隶属关系:An Margarete Tan Lim
摘要:(Burm f.)Nees 是一种原产于东南亚的热带植物,在传统中医和阿育吠陀医学中被用作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药物。其粗提物的抗菌活性已被证明是由于其 q荧光猝灭活性。该研究确定了从 A. paniculata 叶中提取的纯化化合物,即:穿心莲内酯、14-脱氧穿心莲内酯、14-脱氧-12-羟基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对金属-β-内酰胺酶临床分离株群体感应介导的毒力机制的影响(MβL)-产生。还使用 RT-qPCR 确定了它们对编码 LasR 基因表达的影响,LasR 是群体感应系统的转录激活蛋白。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相比,所有纯化合物均显着降低了分离物的生物膜形成、蛋白酶产生和集群运动性(p<0.05)。 RT-qPCR 测定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所有化合物均显着下调了 的表达(p<0.05),支持了处理组较低的毒力活性归因于纯化合物的群体猝灭活性的观点。使用 Tukeys HSD 进行多重比较分析表明,用不同化合物处理的分离株的相对表达平均值彼此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表明效力相同。结果表明,从 A. papiculata 中分离得到的纯化合物由于其群体猝灭活性而具有用作抗菌剂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