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白杨素对大鼠和离体大鼠肝细胞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有毒代谢物 N-乙酰基-对苯醌亚胺形成的影响。

摘要来源:

Chem Biol Interact。 2019 年 4 月 1 日;302:123-134。 Epub 2019 年 2 月 19 日。PMID:30794797

摘要作者:

Ravindra Babu Pingili、A Krishnamanjari Pawar、Siva R Challa

文章隶属关系:

Ravindra Babu Pingili

摘要:

扑热息痛(N-)乙酰对氨基苯酚)是世界上最常用的镇痛和解热药。过量甚至治疗剂量时会引起肝毒性和肾毒性。它主要通过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盐结合代谢。它还通过细胞色素-P450 系统(CYP2E1、CYP1A2 和 CYP3A4)代谢,导致 N-乙酰基-对苯醌亚胺 (NAPQI) 的形成。本研究计划调查白杨素 (krysin) 的影响(现在的 CYP2E1 和 CYP3A4 抑制剂)对乙酰氨基酚对 NAPQI 的生物活性的影响,使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和大鼠体内。连续 15 天给大鼠口服扑热息痛 (80mg/kg)、不加水飞蓟素 (100mg/kg)(一种已知的 CYP2E1 抑制剂)和白杨素(100 和 200mg/kg)。与对乙酰氨基酚对照组相比,白杨素(100和200mg/kg)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和血浆峰值浓度(Cmax)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另一方面,白杨素(100和200mg/kg)的AUC和Cof NAPQI显着降低。与扑热息痛对照组相比,白杨素和水飞蓟素组升高的肝肾功能指标显着降低(P<0.01)。肝脏和肾脏的组织病理学研究也与肝肾功能测试密切相关。白杨素还减少了大鼠肝细胞培养样品中 NAPQI 的形成。本研究(均在体内o 和体外)结果表明,白杨素可能抑制 CYP2E1、CYP1A2 和 CYP3A4 介导的对乙酰氨基酚代谢;从而减少NAPQI的形成,保护肝肾。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