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坏死的机制。

摘要来源:

Chem Biol Interact。 2010 年 3 月 19 日;184(1-2):58-66。 Epub 2010 年 1 月 6 日。PMID:20020268

摘要作者:

Jack A Hinson、Dean W Roberts、Laura P James

文章所属单位:

阿肯色医学大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系,小石城, AR 72205,美国。 [电子邮件受保护]

摘要:

尽管被认为是安全的治疗剂量,在较高剂量时,对乙酰氨基酚会导致小叶中心肝坏死,这可能是致命的。目前,在美国和英国,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约占所有急性肝衰竭病例的一半。该机制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事件发生的。这些事件包括:(1) CYP 代谢为反应性代谢物,消耗谷胱甘肽并与蛋白质共价结合; (2) 谷胱甘肽损失,肝细胞发生坏死性变化,活性氧和氮的形成增加; (3) 氧化应激增加,与钙稳态的改变和信号转导反应的启动相关,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变; (4) 线粒体通透性转变伴随着额外的氧化应激、线粒体膜电位的丧失以及线粒体合成ATP的能力的丧失; (5) ATP 损失导致坏死。与这些基本事件相关的似乎有许多炎症介质,例如可以改变毒性的某些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有些已被证明可以改变氧化应激,但这些调节剂与其他关键机制事件的关系尚未得到很好的描述。此外,现有的达ta 支持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参与再生过程的启动,从而重建肝脏结构和功能。

研究类型 : 审查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