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光谱纯度和占空比对树鼩红光引起的远视的影响。
摘要来源:眼科生理学选项。 2023 年 11 月;43(6):1419-1426。 Epub 2023 年 7 月 10 日。PMID:37431102
摘要作者:Timothy J Gawne、Alena V Samal、佘志辉
文章所属单位:Timothy J Gawne
摘要:简介:最近有几项临床研究表明,短暂暴露于红光(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可能会产生显着的防近视效果,呼吁进一步研究其治疗参数。不幸的是,许多用于屈光研究的实验物种发展近视对这个波长的反应。树鼩是除恒河猴之外唯一对环境红光始终表现出远视反应的动物模型。本实验以树鼩为实验对象,研究红光的光谱纯度、占空比和强度对其防近视效果的影响。
方法: 树鼩幼年(Tupaia belangeri)在睁眼后24至35天在环境照明下饲养,环境照明为:标准白色群体荧光灯; 600、50-100 或 5 lux 的纯窄带红光;用 10% 白光(按勒克斯)或 50% 白光稀释的红光以及 2 秒的纯红光与 2 秒的纯白光(50% 占空比)交替。使用 NIDEK ARK-700 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测量,使用 LenStar LS-900 轴向生物测量仪进行轴向尺寸测量。
结果:环境红光的促远视作用即使少量的并发白光污染也会大大降低,但如果 2 秒的纯白光与 2 秒的红光交替,则仍然保持稳健。最后,红光的远视效果在 50-100 勒克斯范围内的较低亮度水平下得以维持,仅在 5 勒克斯时失效。
结论:< /span>这些结果对于理解环境红光影响屈光发育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可能对使用 RLRL 的临床治疗具有意义。尽管如此,目前临床上的RLRL疗法的机制是否与在环境红光下对树鼩进行的治疗相同仍有待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