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通过饮用各种包装材料中的非酒精饮料而接触微塑料:香港案例。
摘要来源:J Hazard Mater。 2024 年 5 月 11 日;472:134575。 Epub 2024 年 5 月 11 日。PMID:38749245
摘要作者:Theresa Wing Ling Lam、Alice Sin Yin Chow、Lincoln Fok
文章所属单位:Theresa Wing Ling Lam
摘要:有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和饮料中的微塑料,以及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然而,人们对非水、非酒精包装饮料中的微塑料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实施双方法来弥补这一研究空白,其中包括实验室分析以量化在香港销售的 50 种包装非酒精饮料中的微塑料,再加上饮料频率问卷调查以提供更准确的微塑料估计从这些饮料中摄入。分析的饮料涵盖五个类别——果汁饮料、即饮茶、苏打水、软饮料以及运动和能量饮料——并以四种形式包装:铝罐、无菌纸盒、塑料瓶和玻璃瓶。结果显示,所有饮料样品均含有微塑料,平均丰度为 42.1 ± 41.2 n/L(四分位距 [IQR]:17.8-54.1 n/L),并且这些颗粒的尺寸主要小于 150 µm。此外,根据每年人均饮料消费量157.3±209.7升(IQR:42.9-183.0升/人)计算,香港成年人每年人均摄入约6200个微塑料。这些微塑料的潜在主要来源是大气沉降物以及在饮料制造和运输过程中承受机械应力的包装材料。与其他已知的暴露途径(包括空气、海鲜、糖、盐和蜂蜜)相比,包装不含酒精的饮料的微塑料暴露水平相当,低于前三种,但高于后两种。然而,样本中较小的微塑料的普遍存在令人担忧。这项研究被认为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很重要,因为它不仅提高了公众对包装饮料中微塑料污染的认识,而且还呼吁饮料行业采取更强有力的安全措施,并呼吁政策制定者修订包装标准,以减少微塑料污染并保障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