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蔷薇叶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富含杨梅素和槲皮素衍生物,可抑制炎症介质并激活 LPS 刺激的 RAW 264.7 巨噬细胞中的 Nrf2/HO-1 通路。
摘要来源:Z Naturforsch C J Biosci。 2020 年 10 月 7 日。Epub 2020 年 10 月 7 日。PMID:33027057
摘要作者:Mario DAmbrosio、Elisabetta Bigagli、Lorenzo Cinci、Antonella Gori、Cecilia Brunetti、Francesco Ferrini、Cristina Luceri
文章隶属关系:Mario DAmbrosio
摘要:岩蔷薇是一种地中海常绿灌木,在民间医学中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但其潜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我们研究了 C. x incanus L. 叶子中的乙酸乙酯组分 (EAF) 对脂多糖 (LPS) 激活的 RAW 264.7 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 HPLC分析显示导致杨梅素和槲皮素衍生物成为电弧炉中的主要化合物; EAF 总酚含量高达 1 µM,不具有细胞毒性,可抑制白细胞介素 6 (IL-6) 和环氧合酶 2 (COX-2) 的 mRNA 表达 (p < 0.05) 以及前列腺素 E2 (PGE2) 的产生( p < 0.05)。同时,EAF触发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表达,并引起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的核转位,及其主要靶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 HO-1) (p < 0.05)。这些数据表明,EAF 通过抑制促炎介质和至少部分通过激活 Nrf2/HO-1 途径来减轻实验性炎症。这些影响可能是由于杨梅素和槲皮素衍生物造成的,但不能排除其他含量较低的成分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以证实我们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结果的相关性,并强调每个成分对抗病毒的相对贡献。应进行EAF炎症活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