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腐酚抑制热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损伤的炎症反应。
摘要来源:Exp Mol Pathol。 2013 年 2 月;94(1):10-6。 Epub 2012 年 5 月 23 日。PMID:22634733
摘要作者:Christoph Dorn、Sabine Massinger、Andreas Wuzik、Jörg Heilmann、Claus Hellerbrand
文章所属单位:Christoph Dorn
摘要:肝脏缺血/再灌注(I/R)会导致活性氧(ROS)的形成,从而引起肝损伤并引发炎症反应,这是肝脏手术和移植后的一个关键问题。黄腐酚是啤酒花中发现的主要异戊二烯化查耳酮,其抗炎和 ROS 清除特性已被讨论,因此,我们旨在研究黄腐酚在热 I/R 肝损伤模型中的作用。黄腐酚以 1 mg/g 体的剂量口服给 BALB/c 小鼠。在通过夹住正中肝叶和左外侧肝叶的血管血液供应1小时,然后进行6小时的再灌注来诱导I/R损伤之前,持续5天。此时,HPLC 分析显示肝脏黄腐酚水平约为 2μM,该浓度已被证明可以在体外抑制炎症作用。对肝脏 HMOX1 表达、肝脏谷胱甘肽含量以及与反应性醛 4-羟基壬烯醛缀合的蛋白质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的评估表明,与对照小鼠相比,喂食黄腐酚的小鼠 I/R 诱导的氧化应激受到显着抑制。组织学分析、TUNEL染色和血清转氨酶水平测定显示黄腐酚对急性肝细胞损伤没有显着影响。然而,在同一时间点,黄腐酚预处理几乎完全减弱了缺血再灌注诱导的 AKT 和 NFκB 激活以及促炎基因 IL-1α、IL-6、MCP-1 和 ICAM-1 的表达。已知它们在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损伤的亚急性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这些数据表明黄腐酚的应用有可能预防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损伤(例如手术肝切除或移植后)的不良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