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菌丝体提取物对抗二甲基亚硝胺所致肝硬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作用机制]。
摘要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年 9 月;29(9):810-5。 PMID:19960979
摘要作者:王贤波、刘平、唐志鹏
文章所属单位:上海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冬虫夏草菌丝体提取物(CME)对抗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肝硬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HSC)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DMN 10 mg/kg,每周3次,连续4周,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 CME预防组大鼠给予CME,剂量为10 mL/kg,每天一次,持续4周。观察时间点安排在造模后第3天(d3)、第2周末(W2)和第4周(W4),观察以下项目: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肝窦壁 CD4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和 IV 型胶原 (Col IV) 的表达;酶谱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MMP-9)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结果:第 3 天观察,肝窦壁 MMP-2 和 MMP-9 活性显着升高,Col IV 沉积和 CD44 阳性染色减少,vWF 阳性染色增多,肝窦内皮细胞(SEC)窗孔减少,血清HA含量增加(P<0.05);在第 W4 周,显示了 SEC 的脱窗和亚 SEC 基底膜的形成。 CME预防组MMP-2和MMP-9活性显着降低(P<0.05);弹出窗外和早期(d3、W4)基底膜形成减轻; W2和W4时HA含量和vWF阳性染色减少,CD44阳性染色增加(P<0.05),SECs窗孔增多,基底膜形成减少。结论:早期MMP-2和MMP-9活性升高,降解正常分布于窦内皮下的Col IV,是HSC形成的重要因素。 CME可通过降低早期MMP-2和MMP-9活性来抑制HSC的形成,并通过减少SEC损伤和表型改变来阻止HSC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