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类黄酮杨梅素和非瑟酮可作为细胞中 DNA 拓扑异构酶 I 和 II 的双重抑制剂。
摘要来源:Mutat Res。 2010 年 2 月;696(1):41-7。 Epub 2009 年 12 月 16 日。PMID:20025993
摘要作者:Miguel López-Lázaro、Elaine Willmore、Caroline A奥斯汀
文章归属:Miguel López-Lázaro
摘要:DNA 拓扑异构酶 (topos) 是癌症化疗中常用的几种药物的靶点;这些药物诱导拓扑DNA与拓扑I或拓扑II形成复合物,最终引发细胞死亡。这些酶的抑制会引起 DNA 改变,也可能导致致癌作用;事实上,在接受某些拓扑 II 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患白血病的风险增加。几种黄酮类化合物已被证明与纯化的拓扑异构酶 I 和拓扑异构酶 II 相互作用,因此表明这些成分unds可能同时具有抗癌和致癌活性。由于药物对纯化拓扑异构酶的活性并不总是代表细胞中的活性,因此这项工作的目的是评估几种常见膳食黄酮类化合物对细胞中这些酶的影响。使用基于细胞的 TARDIS 测定,我们评估了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芹菜素、非瑟酮和杨梅素在多种浓度和暴露时间下对 K562 人白血病细胞中拓扑异构酶 I 和拓扑异构酶 II 的影响。槲皮素和芹菜素在这些细胞中诱导中等水平的拓扑 II-DNA 复合物,但不诱导拓扑 I-DNA 复合物。非瑟酮既不诱导拓扑 I-也不诱导拓扑 II-DNA 复合物,而是充当两种酶的催化抑制剂。杨梅素与这两种酶均诱导高水平的拓扑 DNA 复合物。此外,缺乏topo IIbeta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对杨梅素诱导的细胞生长抑制具有抵抗力,因此表明topo IIbeta是一个重要的药物靶点t 对于这种类黄酮。这些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即某些膳食类黄酮的特定浓度可能在体内产生拓扑异构酶介导的致癌和化疗作用。杨梅素在白血病细胞中诱导拓扑异构酶I和拓扑异构酶II形成拓扑DNA复合物的能力可能具有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