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大豆对患有全身炎症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积极作用——大豆异黄酮血液水平与急性期反应物之间的相关性。
摘要来源:Nephrol Dial Transplant 。 2006 年 8 月;21(8):2239-46。 Epub 2006 年 6 月 9 日。PMID:16766544
摘要作者:Paolo Fanti、Reto Asmis、Tammy J Stephenson、B Peter Sawaya、Adrian A Franke
摘要:背景:炎症通常与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营养不良和心血管疾病相关。异黄酮(大豆的一种微量营养素成分)的抗炎特性已在多种实验模型和疾病条件下得到报道,但从未在肾衰竭中得到报道。我们假设,饮食中的大豆异黄酮可以纠正血液透析 (HD) 患者体内 C 反应性蛋白水平较高的全身炎症的实验室证据。蛋白质(CRP)。方法:CRP 升高(> 10.0 mg/l)的慢性 HD 终末期肾病患者被纳入这项试点研究。受试者以2:1的比例双盲随机分配,接受含异黄酮的大豆营养补充剂(大豆组)或不含异黄酮的牛奶蛋白(对照组),为期8周。在基线和治疗结束时评估血清异黄酮、炎症标志物和营养标志物。结果:共招募了 32 名受试者。大豆组的 15 名受试者和对照组的 10 名受试者完成了研究;五名因急性疾病而辍学,两名因食物不耐受而辍学。干预后,大豆组的血液异黄酮水平比对照组高 5 至 10 倍。染料木黄酮中位数(25-75%):大豆组为 337.9 (175.5-1007) nM,对照组为 41.4 (22.9-100.4) nM; P<0.001]。然而,大豆组中的异黄酮水平变化很大(例如金雀异黄酮:33-1868 nM),并且根据具体化合物的不同,有四到七名受试者的治疗结束水平与基线没有不同。大豆组中个体血清异黄酮水平(Delta-异黄酮)和 CRP 与基线的变化显示出强烈的负相关性(R = -0.599,P<0.02)。此外,Delta-异黄酮与白蛋白(R = 0.522,P = 0.05)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 = 0.518,P <0.05)的变化呈正相关。干预后各组 CRP 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大豆组有降低水平的趋势 [基线时为 18.2 (12.7-29.1) mg/l,第 8 周时为 9.7 (5.2-20.7) mg/l; NS],但对照组没有[20.6 (9.2-38.5) vs 17.6 (9.1-40.7) mg/l]。结论:这些数据表明,富含异黄酮的大豆食品可能对患有潜在全身炎症的 HD 患者的炎症和营养状况产生有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