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暴露对大鼠生殖器官的生物学和形态学影响。
摘要来源:Saudi Med J. 2005 Mar ;26(3):405-10 。 PMID:15806208
摘要作者:Meltem Ozguner、Ahmet Koyu、Gokhan Cesur、Mehmet Ural、Fehmi Ozguner、Alpaslan Gokcimen,Namik Delibas
文章归属:Meltem Ozguner
摘要:目标:电磁的生物效应手机发出的电磁场(EMF)是当前争论的焦点,并且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此,人们对手机对生殖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知之甚少,因为手机的生物效应只是最近才引起关注。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确定 900 MHz 射频 (RF) EMF 对大鼠睾丸的生物学和形态学影响。
方法:该研究于 2004 年 5 月在土耳其伊斯帕尔塔苏莱曼德米雷尔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和组织学研究实验室进行。20 只成年雄性 Sprague-Dawley 大鼠,体重 270-320 只gm 被随机分为 2 组,每组 10 只动物:第一组(对照组)不暴露于 EMF,第二组(EMF每天 30 分钟,每周 5 天,持续 4 周。睾丸组织进行组织学和形态学检查,并记录间质组织占整个睾丸组织的百分比。采用生化方法测定血清睾酮、血浆黄体生成素 (LH) 和卵泡刺激素 (FSH) 水平。
结果:EMF中睾丸重量、睾丸活检评分计数以及间质组织占整个睾丸组织的百分比没有显着差异组与对照组相比。然而,EMF 组的生精小管直径和生发上皮平均高度显着降低(p<0.05)。 EMF组血清总睾酮水平显着降低(p<0.05)。因此,与对照组相比,EMF组血浆LH和FSH水平下降不显着(p>0.05)。
结论: span>900 MHz 射频 EMF 暴露所产生的生物和形态学影响并不支持对精子发生和生发上皮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议。因此,睾丸形态的改变可能是由于激素变化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