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男性不育中的对羟基苯甲酸酯——是否存在线粒体联系?

摘要来源:

Reprod Toxicol。 2009 年 1 月;27(1):1-7。 Epub 2008 年 10 月 21 日。PMID:19007877

摘要作者:

Renata S Tavares、Fátima C Martins、Paulo J Oliveira、João Ramalho-Santos,Francisco P Peixoto

文章归属:

动物学系,科英布拉神经科学和细胞生物学中心,科英布拉大学,3004-517 科英布拉,葡萄牙。

摘要:

对羟基苯甲酸酯因其相对较低的毒性和悠久的安全使用历史而被广泛用作许多食品、化妆品、盥洗用品和药品中的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是对羟基苯甲酸的烷基酯并且通常包括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丁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苄酯。已知这些化合物具有无效或非常弱的雌激素作用体外雌激素受体测定的活性。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化学物质对人类生殖结果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发达国家,大约 15% 的人类夫妇因精子活力或/和精子数量低而受到不孕不育的影响,其中几乎一半的病例归因于男性。众所周知,大量男性不育病例是由接触异生素引起的,而且睾丸线粒体尤其受到药物引起的毒性的影响。本综述讨论了对羟基苯甲酸酯可能不像最初想象的那么安全的证据,并表明对羟基苯甲酸酯和睾丸线粒体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解释对羟基苯甲酸酯导致生殖潜力下降的关键。

研究类型 : 评论
更多链接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