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阅读完整文章。 b>
摘要标题:电针对压力性尿失禁女性尿漏的影响: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摘要资料来源:《美国医学会杂志》。 2017 年 6 月 27 日;317(24):2493-2501。 PMID:28655016
摘要作者:刘志顺、刘岩、徐欢芳、何丽云、陈悦来、付立新、李宁、卢永辉、苏同生、孙建华、王杰、岳增辉、张伟、赵继平、周中宇、吴佳妮、周克华、艾彦克、周静、庞然、王阳、秦宗实、颜世彦、李红蛟、罗琳、刘宝彦
文章归属:刘志顺
摘要:重要性: 涉及腰骶部的电针可能对患有压力性尿的女性有效尿失禁 (SUI),但证据有限。
目的:评估电针与假电针对女性的效果与 SUI 一起使用。
设计、设置和参与者: 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中国12家医院开展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入组了504名患有SUI的女性,数据收集于2015年12月完成。
干预:参与者被随机分配 (1:1) 接受 18 场会议(6周以上)涉及腰骶部的电针(n = 252)或假电针(n = 252),假穴位无皮肤穿透。
主要成果和措施:主要成果是变化通过 1 小时尿垫测试测量从基线到第 6 周的漏尿量。次要结局包括通过 72 小时膀胱日记测量的平均 72 小时尿失禁发作次数(72 小时失禁发作)。
结果:在 504 名随机参与者(平均 [SD] 年龄,55.3 [8.4] 岁)中,482 名完成了研究。电针组基线时的平均漏尿量为 18.4 g,假电针组为 19.1 g。电针组平均 72 小时失禁次数为 7.9 次,假电针组为 7.7 次。第 6 周时,电针组平均漏尿量 (-9.9 g) 比假电针组 (-2.6 g) 下降幅度更大,平均差异为 7.4 g (95% CI,4.8 至 10.0;P < .001) 。在某些时间段内,电针组平均 72 小时失禁发作次数相对于基线的变化大于假电针组,第 1 至 6 周组间差异为 1.0 次(95% CI,0.2-1.7;P = .01),第15至18周发生2.0次(95% CI,1.3-2.7;P < .001),第27至30周发生2.1次(95% CI,1.3-2.8;P < .001)。电针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6%,假电针组为 2.0%,所有事件均分类为轻度。
结论和相关性:在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中,电针治疗涉及腰骶部与假电针相比,6周后漏尿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来了解这种干预措施的长期疗效和作用机制。
试验注册:临床试验。政府标识符:NCT0178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