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患者黄曲霉毒素暴露在原发性肝癌发生过程中的纵向研究]。
摘要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10 年 6 月 22 日;90(24):1665-9。 PMID:20979873
摘要作者:陆培新、王金兵、张启南、吴岩、孙岩、陈桃阳
文章所属单位:启东肝脏中国癌症研究所。
摘要:目的:研究黄曲霉毒素暴露与慢性肝炎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 (PLC)。
方法:一项为期 21 年的纵向研究在 PLC 高流行地区对 515 名患有 HBV 感染的 PLC 高危个体进行的大型队列研究。
结果: (1)该队列的 PLC 年发病率为 1437.25/100,000。并且显着高于相同自然人群(184. 53/100,000, P = 0.000, RR = 7.79)。两组间其他肿瘤的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 = 0.576)。 (2)队列中PLC患者的诊断年龄平均比同一自然人群小1.4岁,平均生存期比后者长6.42个月。 (3)黄曲霉毒素接触者的PLC年发病率显着高于未接触者(2784. 96/100,000 vs. 1251.02/100,000, P = 0.008, RR = 2.23)。其他肿瘤的发生率与黄曲霉毒素暴露之间没有相关性。 (4)黄曲霉毒素暴露者的PLC年发病率随着AFM1尿排泄量的增加而增加。当24小时内AFM1尿排泄量超过100ng时,PLC年发病率高达4717.82/10万。 AFM1 的尿液排泄与肝功能异常也有明显相关性(P=0.035)。与HBeAg阳性率无相关性(P=0.812)。 (5)黄曲霉毒素接触者HBV感染者PLC年发病率(2 784. 96/100 000)显着高于队列人群(P=0.001)和相同自然人群(P=0.000)。 RR = 15.09)。 (6)从肝炎发生到诊断出PLC平均时间为14.65年(中位数13.68),从肝硬化到诊断出PLC平均时间为7.38年(中位数6.40)。
结论:HBV感染是PLC的主要致病因素,黄曲霉毒素暴露对PLC有明显的影响。 PLC致癌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对PLC高危人群进行定期观察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肝炎防治和黄曲霉毒素治理可有效抑制PLC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