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调节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异常脑干活动。
摘要来源:Neuroimage Clin。 2017;15:367-375。 Epub 2017 年 5 月 22 日。PMID:28580293
摘要作者:李正杰、曾方、殷涛、雷兰、Nikos Makris、Kristen Jorgenson、郭太平、吴锋、高玉杰、董明凯、刘麦兰、杰杨、李英、龚启勇、梁繁荣、孔建
文章来源:李正杰
摘要: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较高,但治疗方案并不理想。偏头痛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这限制了针对这种普遍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的开发。目标本研究的目的是 1) 使用低频波动幅度 (ALFF) 计算方法比较无先兆偏头痛 (MwoA) 患者和健康对照 (HC) 之间自发性大脑活动的差异,以及 2) 探索如何有效治疗( Verum 针灸)可以调节 MwoA 患者的 ALFF。招募了 100 名 MwoA 患者和 46 名匹配的 HC。患者被随机分为为期 4 周的真针灸组、假针灸组和等待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静息态 BOLD-fMRI 扫描,而 HC 仅在基线时进行静息态 BOLD-fMRI 扫描。采用头痛强度、头痛频率、焦虑自评、抑郁自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与 HC 相比,MwoA 患者的岛叶后部和壳核/尾状核 ALFF 增加,延髓头端腹内侧 (RVM)/三叉颈复合体 (TCC) ALFF 减少。纵向针刺治疗后,偏头痛患者的 RVM/TCC sed ALFF 正常化。真针和假针对偏头痛患者RVM/TCC ALFF有不同的调节作用。我们的结果表明,三叉血管伤害性通路稳态的受损与偏头痛的神经病理生理学有关。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针灸,可以帮助恢复这种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