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药理学探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分子机制。
摘要来源:前药理学。 2021 年;12:700896。 Epub 2021 年 10 月 6 日。PMID:34690752
摘要作者:甘晓雄、钟林坤、沉飞、冯建华、亚一李思静,蔡文松,徐博
文章隶属:甘晓雄
摘要:()是一种中药,已被用于治疗在中国,甲状腺疾病患者已有数百年历史。本研究旨在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其抗桥本甲状腺炎(HT)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为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f 该配方是从传统中医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此外,从 UniProt 和 GeneCards 数据库中检索了 HT 相关基因。 Cytoscape 构建了可视化网络。构建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并使用相互作用基因检索搜索工具(STRING)数据库构建了PPI网络。通过分子对接验证、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对这些关键靶标进行富集和分析。化合物-靶标网络包括11个化合物和66个靶基因。主要靶点包括 Jun 原癌基因 ()hsp90aa1.1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1 () 和肿瘤蛋白 p53 ()。主要通路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从中鉴定出的主要化合物为木犀草素,其次是山奈酚,其对HT有很强的亲和力。分子对接研究表明,木犀草素和山奈酚是HT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可能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在治疗HT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