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布状态:免费

点击此处阅读完整文章。< /b>

摘要标题:

化疗驱动的肠道微生物群失调。

摘要来源: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5 年 7 月 6 日。Epub 2015 年 7 月 6 日。PMID:26147207

摘要作者:

E Montassier、T Gastinne、P Vangay、G A Al-Ghalith、S Bruley des Varannes、S Massart、P Moreau、G Potel、M F de La Cochetière、E Batard、D Knights

文章隶属关系:

E Montassier

摘要:

< p>背景:化疗通常用作清髓性调理治疗为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做好准备。化疗会导致多种副作用,其中胃肠道 (GI) 粘膜炎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目前的胃肠道粘膜炎模型病理生理学通常对肠道微生物组的作用保持沉默。

目的:确定肠道微生物组可能发挥作用的功能机制在胃肠道粘膜炎的病理生理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应用高通量 DNA 测序分析来识别以下调节的微生物和微生物功能

方法:我们对 28 名非化疗患者化疗前后粪便样本中的 16S rRNA 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霍奇金淋巴瘤接受相同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且未接受抗生素等其他伴随治疗。

结果:我们发现化疗后收集的粪便样本中厚壁菌门 (P = 0.0002) 和放线菌 (P = 0.002) 的丰度显着降低,而 Pr 的丰度显着增加。与化疗前收集的样本相比,oteobacteria (P = 0.0002)。化疗后,患者的核苷酸代谢能力(P = 0.0001)、能量代谢能力(P = 0.001)、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能力(P = 0.006)降低,聚糖代谢能力增加(P = 0.0002)、信号转导能力(P = 0.0003)。 P = 0.0002) 和外源生物降解(P = 0.002)。

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严重组成和功能失衡与化疗引起的胃肠道粘膜炎。我们的分析中涉及的功能途径为癌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组靶向干预措施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方向。

研究类型 : 人类体外
更多链接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