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素舒血管和降压作用的体外和亚慢性体内评价研究。
摘要来源:Biomed Pharmacother。 2023 年 1 月;157:114020。 Epub 2022 年 12 月 2 日。PMID:36469968
摘要作者:Wan Yin Tew、Chu Shan Tan、Chong Seng Yan、Hui Wei Loh、Xu Wen、Xu Wei、 Mun Fei Yam
文章来源:Wan Yin Tew
摘要:白杨素是一种黄酮类生物类黄酮,天然存在于西番莲、蜂蜜和蜂胶等植物中。很少有研究表明白杨素可以促进大鼠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的血管舒张活性。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探索白杨素可能利用的信号系统途径产生其血管舒张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白杨素诱导大鼠主动脉环舒血管的潜在机制,并评估白杨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白杨素同时利用内皮依赖性和内皮非依赖性机制。 L-NAME(内皮 NO 合酶抑制剂)、ODQ(sGC 抑制剂)、亚甲蓝(cGMP 降低剂)、4-AP(电压门控钾通道抑制剂)、阿托品(毒蕈碱受体抑制剂)和普萘洛尔(β-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剂)显着降低了白杨素的血管舒张作用。此外,白杨素可以通过电压驱动的钙通道限制细胞外Ca的摄入,并通过IP受体阻断肌浆网Ca的细胞内释放,从而降低细胞内Ca水平。这些表明白杨素诱导的血管舒张剂涉及NO/sGC/cGMP信号。ng级联、毒蕈碱和β-肾上腺素受体,以及钾和钙通道。尽管在体外研究中白杨素具有舒血管作用,但体内降压实验发现,口服治疗21天后,白杨素并不能显着降低SHRs的血压。本研究证明白杨素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对大鼠胸主动脉产生血管舒张作用;但对 SHR 没有降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