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可以预防疾病,但无法预防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中的感染和传播。
摘要来源:Proc Natl Acad Sci美国,2014 年 1 月 14 日;111(2):787-92。 Epub 2013 年 11 月 25 日。PMID:24277828
摘要作者:Jason M Warfel、Lindsey I Zimmerman、Tod J Merkel
文章隶属关系:Jason M Warfel
摘要:百日咳是一种高度由细菌病原体百日咳博德特氏菌引起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美国的百日咳发病率一直在上升,2012 年达到 42,000 例,创 50 年来新高。虽然百日咳卷土重来的情况尚未完全明了,但我们假设当前的无细胞百日咳 (aP) 疫苗无法预防百日咳定植。n 和传输。为了检验我们的假设,婴儿狒狒在 2、4 和 6 个月大时接种了 aP 或全细胞百日咳 (wP) 疫苗,并在 7 个月大时用百日咳博德特氏菌进行攻击。感染后量化鼻咽冲洗液中的定植并监测白细胞增多和症状。接种 aP 疫苗的狒狒可以免受严重的百日咳相关症状,但不能避免定植,清除感染的速度并不比未接种疫苗的动物快,并且很容易将百日咳博德特氏菌传播给未接种疫苗的接触者。与未接种疫苗和 aP 疫苗接种的动物相比,wP 疫苗接种可导致更快的清除。相比之下,先前感染的动物在继发感染后并未定植。尽管所有接种疫苗和先前感染的动物都有强烈的血清抗体反应,但我们发现 T 细胞免疫存在关键差异。先前感染的动物和接种过 wP 疫苗的动物具有很强的百日咳博德特氏菌特异性 T 辅助细胞 17 (Th17) 记忆和 Th1 记忆,而aP 疫苗接种反而诱导了 Th1/Th2 反应。 aP 诱导的免疫反应与自然感染诱导的免疫反应不匹配,但无法阻止定植或传播,这一观察结果为百日咳的死灰复燃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并表明对百日咳的最佳控制需要开发改进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