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传播和百日咳博德特氏菌的死灰复燃。
摘要来源:BMC Med。 2015 年;13:146。 Epub 2015 年 6 月 24 日。PMID:26103968
摘要作者:Benjamin M Althouse、Samuel V Scarpino
文章隶属关系:Benjamin M Althouse
摘要:背景:最近百日咳发病率的增加(主要由百日咳博德特氏菌引起)对试图了解其死灰复燃背后机制的公共卫生从业者和科学家提出了挑战。人们提出了三个主要假设来解释这种复苏:1)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2)百日咳博德特氏菌的进化逃避保护性免疫,以及 3) 疫苗覆盖率低。最近的研究提出了第四种机制:接种目前使用的无细胞百日咳博德特氏菌疫苗的个体的无症状传播。
方法:通过对美国 (US) 和英国 (UK) 百日咳博德特氏菌发病率的小波分析以及对美国 36 株临床百日咳博德特氏菌分离株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我们找到了支持百日咳博德特氏菌无症状传播的证据。接下来,我们使用数学模型研究无症状百日咳博德特氏菌传播的临床、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后果。
结果:<我们发现:1)美国和英国观察到的特定年龄发病率变化的时间与无症状传播一致; 2) US序列的系统动力学分析表明整体b中具有更多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人口数量高于观察到的感染数量,这是无症状传播的预期模式; 3) 无症状感染可能会影响基于无百日咳博德特氏菌周观察的疫苗功效评估; 4) 无症状传播可以解释所观察到的百日咳博德特氏菌发病率的增加; 5) 对与太小而无法接种疫苗的婴儿(“茧居"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密切接触的个人进行疫苗接种可能无效。
结论:尽管先前提出的机制仍然存在明显的作用,但无症状传播是对美国和英国百日咳博德特氏菌死灰复燃的许多观察结果最简单的解释。这些结果对百日咳博德特氏菌疫苗接种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实现群体免疫和根除百日咳博德特氏菌提出了复杂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