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飞蓟宾及其 2,3-脱氢衍生物通过抑制有丝分裂信号传导和转录因子激活来抑制基底细胞癌生长。
摘要来源:摩尔致癌。 2016 年 1 月;55(1):3-14。 Epub 2014 年 12 月 9 日。PMID:25492239
摘要作者:Cynthia Tilley、Gagan Deep、Chapla Agarwal、Michael F Wempe、David Biedermann、Kateřina Valentová、Vladimir Kren、Rajesh Agarwal
文章隶属关系:Cynthia Tilley
摘要:基底细胞癌(BC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目前的治疗方案不足且有毒。令人惊讶的是,与其他几种恶性肿瘤不同,针对基底细胞癌的化学预防措施几乎缺乏。水飞蓟宾,一种来自水飞蓟的天然成分le 种子,对多种癌症显示出强大的功效,包括紫外线辐射诱发的皮肤(鳞状)癌;然而,其针对 BCC 的潜在活性尚未得到检验。在此,我们首次使用来自小鼠的 ASZ(p53 突变)和 BSZ(p53 缺失)细胞系在体外和体内报告了水飞蓟宾及其氧化产物 2,3-脱氢水飞蓟宾 (DHS) 对 BCC 的功效基底细胞癌肿瘤。水飞蓟宾和 DHS 均显着抑制细胞生长和克隆形成,同时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诱导细胞凋亡,其中 DHS 在较低浓度下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两种药物还通过减少 EGFR、ERK1/2、Akt 和 STAT3 磷酸化来抑制促有丝分裂信号传导,并抑制转录因子 NF-κB 和 AP-1 的激活。更重要的是,在异位同种异体移植模型中,口服水飞蓟宾和DHS(200mg/kg体重)分别强烈抑制ASZ肿瘤生长44%和71%(P<0.05)。明显地,并降低肿瘤组织中增殖生物标志物(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D1)以及NF-κB p50和c-Fos的表达。总而言之,这些结果为水飞蓟宾及其衍生物 DHS 对抗 BCC 的功效和有用性提供了第一个证据,并表明需要在临床前和临床 BCC 化学预防和治疗模型中对这些药物进行更多研究。 © 2014 Wiley 期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