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去甲斑蝥素对人胆囊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抗血管生成机制]。

摘要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2006 年 3 月 14 日;86(10):693-9。 PMID:16681930

摘要作者:

范月祖、陈春秋、赵泽明、孙伟

文章所属单位:

同济大学同济医院外科,上海 200065。 [email protected]

摘要:

目标:调查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胆囊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抗血管生成机制。方法:培养人胆囊癌细胞GBC-SD系。 BALB/c裸鼠皮下接种GBC-SD细胞,然后随机分为6组:NCTD group,腹腔注射NCTD LD(50)的1/5,每周两次,持续6周; 5-氟尿嘧啶(5-FU)组,腹腔注射1/5 LD(50)的5-FU,每周2次,持续6周;内皮抑素(ES)组,腹腔注射ES; NCTD+5-FU组,腹腔注射NCTD LD(50)的1/5和5-FU LD(50)的1/5,每周2次,共6周; NCTD+ES组,腹腔注射NCTD+ES LD(50)的1/5,每周2次,连续6周;和生理盐水(NS)组(对照组),注射NS。第7周处死小鼠。取出肿瘤来测量其体积并进行显微镜检查。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2、血小板反应蛋白(血小板反应蛋白)的蛋白表达量。 TSP) 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MP)(2)。制备单个肿瘤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RT-PCR用于检测PCNA、VEGF、Ang-2、TSP和TIMP2的mRNA表达。结果:(1)NCTD组MVD为4.12±1.4,显着低于5-FU组(15.8±5.9)和对照组(17.6±3.2)(均P<0.01) ),但与 NCTD + 5-FU 组(3.8 +/- 1.7)、ES 组(4.5 +/- 2.1)、NCTD + ES 组(2.9 +/- 1.5)无显着差异(均 P> 0.05)。 NCTD处理后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CNA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CNA/细胞凋亡比值升高(P<0.05或P<0.01),且MVD与肿瘤体积、MVD与PCNA/细胞凋亡比值显着相关。凋亡率(均P<0.05)。 (2)NCTD组VEGF、Ang-2蛋白表达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和5-FU组(均P<0.01),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NCTD + 5-FU 和 NCTD + ES 组; NCTD组TSP、TIMP2蛋白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和5-FU组(均P<0.01),但与ES、NCTD+5-FU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 NCTD + ES 组。 MVD与VEGF、Ang-2表达量呈正相关,与TSP、TIMP2表达量呈负相关(均P<0.05)。 (3)与对照组相比,NCTD组肿瘤细胞VEGF、Ang-2 mRNA表达量均显着降低,TIMP2 mRNA表达量显着升高。结论:NCTD下调VEF|GF、Ang-2等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上调TDP、TIMP2等抗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如作为人胆囊癌,并进一步抑制肿瘤的生长。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更多链接
疾病 : 胆囊癌,
治疗物质 : 传统中药:斑蝥,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