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班工人患乳腺癌的机制:夜班护士五个核心昼夜节律基因的 DNA 甲基化。
摘要来源:J Cancer 。 2017;8(15):2876-2884。 Epub 2017 年 8 月 24 日。PMID:28928877
摘要作者:Johanna Samulin Erdem、Øivind Skare、Marte Petersen-Øverleir、HeidiØdegaard Notø、Jenny-Anne S Lie、Edyta Reszka、Beata Pepłońska、Shanbeh Zienolddiny
文章隶属关系:Johanna Samulin Erdem
摘要:轮班工作被认为与乳腺癌风险相关,并且轮班工人的昼夜节律紊乱被假设为癌症风险增加的机制之一。然而,没有足够的分子证据支持这一假设。使用定量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夜班女护士(278例乳腺癌病例,280例对照)中5个昼夜节律基因CLOCK、BMAL1、CRY1、PER1和PER2中5-甲基胞嘧啶(5mC)的表观遗传变化进行了分析。在乳腺癌病例中,与对照组相比,中等程度的夜间工作与 CLOCK (p=0.050)、BMAL1 (p=0.001) 和 CRY1 (p=0.040) 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相关。在这些病例中,对轮班工作对甲基化模式的影响的分析表明,与只工作几天的病例相比,夜班工作且暴露水平较高的病例中 CRY1 的甲基化较低(p=0.006)。对于中等程度从事夜间工作的病例,与白天工作(未暴露)的病例相比,观察到 BMAL1 (p=0.003) 和 PER1 (p=0.035) 甲基化增加。还分析了五个核心昼夜节律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肿瘤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状态的关系。的情况,并且没有观察到相关性。此外,还评估了五个昼夜节律基因中的十九个多态性对各自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影响,但没有发现关联。总之,我们的数据表明,CLOCK、BMAL1、CRY1 和 PER1 的表观遗传调控可能导致轮班工人患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