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鉴定青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活性成分及重要通路。
摘要来源:Med Sci Monit。 2020 年 5 月 31 日;26:e923624。 Epub 2020 年 5 月 31 日。PMID:32474568
摘要作者:张舒桥、徐海波、张世军、李新宇
文章所属单位:张舒桥
摘要:背景技术青蒿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发挥强大的作用。一些研究表明,青蒿具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治疗药物的特点。然而,由于青蒿含有数百种成分,其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对黄花蒿的作用机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材料与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检索和筛选青蒿的活性成分和相应的潜在靶点。然后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建立NSCLC相关靶点。基于青蒿潜在靶点与NSCLC靶点的匹配结果,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这些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拓扑筛选中心靶点。此外,还进行了基因本体(GO)生物学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筛选出19种青蒿主要活性成分进行目标预测;通过多个 NSCLC 数据库确定了 40 个 NSCLC 相关的共同靶点。节点面积及对应度值AKT1、MYC、CCND1、VEGFA、JUN、MAPK1、EGFR 和 ESR1 的 e 很大,可以很容易地在 PPI 网络中找到。通过GO生物学功能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结论网络药理学分析揭示了青蒿抗NSCLC的多活性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这表明青蒿可能被开发为一种有前景的抗NSCLC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