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葛根素对脂多糖引起的大鼠发热具有解热作用,涉及抑制巨噬细胞产生热原。

摘要来源:

J Ethnopharmacol。 2012 年 5 月 7 日;141(1):322-30。 Epub 2012 年 2 月 28 日。PMID:22401764

摘要作者:

姚秀娟、尹继爱、夏玉峰、魏志峰、罗玉斌、刘梅、卡洛斯·费莱德、戴悦

文章来源:

姚秀娟

摘要:

民族药理学相关性:葛根素是葛根中最丰富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在中国作为治疗发烧的草药已有悠久的历史。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葛根素的解热作用并揭示其相关机制。

材料与方法: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来评估葛根素的解热作用。腹腔注射LPS(100μg/kg)后,每30分钟测量一次体温,直至8小时。注射LPS前30min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葛根素(25、50、100mg/kg)。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葛根素(25-200μM)处理LPS刺激的RAW 264.7细胞。致热介质,包括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前列腺素 E(2) (PGE(2)) 和一氧化氮 (NO) ),在转录和表达水平上进行了检查。此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葛根素对核因子κB(NF-κB)激活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的影响。

结果:普洱腹腔给药试验剂量的 arin 通过降低 LPS 升高的大鼠体温,清楚地表现出明显的解热作用。体外数据显示,葛根素可抑制IL-1β、TNF-α、IL-6、PGE(2)和NO的产生;此外,RT-PCR分析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葛根素通过抑制NF-κB活化和阻断MAPK信号通路来调节转录水平。

结论:总而言之,葛根素的解热特性可能至少部分来自于抑制内源性热原的产生和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研究结果为葛根素作为葛根的重要成分提供了解释,从而为葛根作为传统解热药在我国的广泛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更多链接
治疗物质 : 葛根素,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