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评估带壳薏米和未带壳薏米的 LPS 诱导的抗炎作用以及分离纯化合物进行比较研究。
摘要来源:Chem Biodivers。 2015 年 3 月;12(3):380-7。 PMID:25766911
摘要作者:Goeun Choi、Ah-Reum Han、Joo Hee Lee、Ji-Youn Park、Unwoo Kang、Jongki Hong、Yeong Shik Kim、Eun-Kyoung Seo
文章隶属关系:Goeun崔
摘要:薏苡仁(=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Rom.Caill.) Stapf; Gramineae)的去壳种子,俗称薏仁、薏仁,广泛应用用于传统医学和营养食品。通过测量脂多糖 (LPS) 刺激的 RAW 264.7 巨噬细胞上一氧化氮 (NO) 的产生,对未去壳薏仁的 AcOEt 部分进行生物测定引导的分级分离,从而分离和鉴定了两种新的立体异构体,(+)-(7S,8R,7″S,8″R)-愈创木基甘油β-O-4-二氢二芥基醚(1)和(+)-(7S,8R,7″R,8″R)-愈创木基甘油β-O- 4-二氢二芥基醚(2),以及六种已知化合物,3-8。化合物 3 和 4 对 LPS 诱导的 NO 产生具有抑制活性,IC50 值分别为 1.4 和 3.7 μM,并抑制 RAW 264.7 巨噬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 和环氧合酶-2 (COX-2) 蛋白的表达。采用紫外检测简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比较了未去壳薏米中负责RAW 264.7细胞抗炎活性的AcOEt组分和去壳薏米中无活性的AcOEt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