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红素通过 PTEN/PI3K/Akt 通路抑制胆管癌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
摘要来源:癌症医学。 2020 年 1 月;9(2):783-796。 Epub 2019 年 11 月 26 日。PMID:31957323
摘要作者:朱必强、魏云伟
文章所属单位:朱必强
摘要:目的: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策略非常有限,预后较差。最近的研究报道雷公藤红醇在许多肿瘤中表现出抗生长和抗转移特性。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估胆管癌(CCA)的抗CCA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在本研究中,使用以下方法确定长期和短期抗增殖作用:分别进行集落形成和细胞计数试剂盒 8 (CCK-8) 测定。进行流式细胞术来量化细胞凋亡。此外,进行伤口愈合和跨孔实验以确定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为了进一步寻找雷公藤红醇诱导的生物学功能的机制,采用PI3K/Akt信号抑制剂LY204002和Akt-1过表达质粒来研究PI3K/Akt通路是否参与雷公藤红醇诱导的CCA细胞抑制。此外,还使用短干扰 RNA (siRNA) 研究雷公藤红素诱导的 PI3K/Akt 信号传导抑制所涉及的机制。还进行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测定来检测相关蛋白的程度。此外,我们还验证了通过构建皮下和肺转移裸鼠模型,研究雷公藤红素在体内的增殖和抗转移作用。
结果:我们发现雷公藤红醇有效诱导CCA细胞凋亡并抑制其迁移和侵袭能力。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雷公藤红醇调节 PI3K/Akt 信号通路,其抗肿瘤功效可能是由于 PI3K/Akt 负调节因子 PTEN 的上调。阻断 PTEN 可消除雷公藤红醇诱导的 PI3K/Akt 信号传导抑制。此外,体内实验证实雷公藤红醇可抑制肿瘤生长和肺转移,且无严重副作用。
结论:总体而言,我们的研究阐明了雷公藤红素通过 PTEN/PI3K/Akt 途径抗 CCA 作用的机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