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鼠尾草和柠檬香叶的水提取物通过增加病毒粒子密度而显示出有效的抗 HIV-1 活性。
摘要来源:逆转录病毒学。 2008 年 3 月 20 日;5:27。 PMID:18355409
摘要作者:Silvia Geuenich、Christine Goffinet、Stephanie Venzke、Silke Nolkemper、Ingo Baumann、Peter Plinkert、Jürgen Reichling、Oliver T Keppler
摘要:背景:叶子的水提取物研究人员对唇形科的一些知名物种抑制 1 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1) 感染的效力进行了检查。结果:柠檬香脂 (Melissa officinalis L.)、薄荷 (Mentha x Piperita L.) 和鼠尾草 (Salvia officinalis L.) 提取物对 T 细胞系中的 HIV-1 感染表现出高度且浓度依赖性的活性、原代巨噬细胞和离体扁桃体组织培养物具有 50% 抑制率浓度低至 0.004%。唇形科水提取物不会或仅在非常高的浓度下干扰细胞活力。从机制上讲,游离病毒粒子的提取物暴露有效且快速地抑制感染,而单独暴露表面结合的病毒粒子或靶细胞几乎没有抗病毒作用。与这一观察结果一致,病毒粒子融合测定表明,用唇形科提取物处理颗粒后,HIV-1 的进入受到严重损害,并且这种影响在感染早期阶段的程度与 HIV-1 复制的抑制效力相关。提取物对携带不同包膜的病毒体(X4 和 R5 HIV-1、水泡性口炎病毒、嗜食性鼠白血病病毒)具有活性,但对无包膜腺病毒没有活性。接触唇形科提取物后,病毒体的稳定性以及病毒体相关的包膜糖蛋白和加工后的 Gag 蛋白的水平未受影响,而令人惊讶的是,蔗糖密度平衡梯度分析揭示病毒粒子密度显着增加。结论:唇形科的水提取物可以在非细胞毒性浓度下显着且快速地降低 HIV-1 病毒体的感染性。在其表面接触之前提取物诱导的病毒粒子密度增强似乎是最可能的作用模式。这些提取物还具有很强的抗 2 型单纯疱疹病毒活性,因此可以为新型杀病毒外用杀菌剂的开发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