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罗勒油及其微乳配方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评价。
摘要来源:Br J Nutr。 2005 年 1 月;93(1):81-91。 PMID:18492147
摘要作者:J Viyoch、N Pisutthanan、A Faikreua、K Nupangta、K Wangtorpol、J Ngokkuen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泰国罗勒的功效油及其微乳液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活性。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筛选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圣罗勒(Ocimum saintum L.)和美洲罗勒(Ocimum americanum L.)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抗菌活性。使用琼脂稀释测定法测定罗勒油的最低抑制浓度 (MIC) 值。所得结果表明,甜罗勒的 MIC 值和圣罗勒油分别为 2.0% 和 3.0% v/v,而白罗勒油在测试的最高浓度(5.0% v/v)下没有表现出对抗痤疮丙酸杆菌的活性。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甜罗勒油中的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93.0%),圣罗勒中的主要成分为丁子香酚(41.5%)、γ-石竹烯(23.7%)和甲基丁香酚(11.8%)。油。白罗勒油含有大量香叶醇 (32.0%) 和橙花醛 (27.2%) 以及少量甲基胡椒酚 (0.8%)。配制了各种罗勒油的水包油 (o/w) 微乳液,其浓度与其 MIC 值相对应。罗勒油稳定的水包油微乳液体系由 55.0% v/v 水相、10.0% v/v 油相(2.0 或 3.0% v/v 甜罗勒或 3.0% v/v 圣罗勒油加 7.0)组成。 % v/v 肉豆蔻酸异丙酯)、29.2% v/v 聚山梨酯 80 和 5.8% v/v 1,2-丙二醇。使用浓度为 0.5% w/v 的羟乙基纤维素作为增稠剂代理。根据圆盘扩散测定,含有甜罗勒油的制剂比含有圣罗勒油的制剂表现出更高的抗痤疮丙酸杆菌活性,并且增稠制剂往往比非增稠制剂具有更低的抗痤疮丙酸杆菌活性。制备的微乳液经热-冷循环法测试5个循环后稳定。 这些发现表明可以在合适的痤疮皮肤护理配方中使用泰国甜圣罗勒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