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Paraguariensis A. St.-Hil 中获得的浓缩组分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的机制
摘要来源:植物医学。 2017 年 10 月 15 日;34:162-170。 Epub 2017 年 8 月 17 日。PMID:28899499
摘要作者:Patrícia Gonçalves Santiago、Francilly Mourão Gasparotto、Karimi Sater Gebara、Flavia Barbieri Bacha、Francislaine Aparecida Dos Reis Lívero、Maria Angélica Strapazon、Euclides Lara Cardozo Junior、Cândida Aparecida Leite Kassuya、Lauro Mera de Souza,Arquimedes Gasparotto Junior
文章所属:Patrícia Gonçalves Santiago
摘要:背景:Ilex paraguariensis A. St. Hil。变种paraguariensis(Aquifoliaceae)俗称马黛茶,是原产于南美洲的重要物种。尽管大量研究显示显着的抗氧化和降脂特性es,该物种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仍不清楚。
目的:评估丁醇部分可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n-BFIP)从 I. paraguariensis 中获得,并研究参与该活动的分子机制。
方法:首先,从水醇提取物中获得 n-BFIP,并对其主要次生代谢物进行了详细的植物化学研究。然后,在 8 周实验期间,兔子接受添加 1% 胆固醇 (CRD) 的饮食。 CDR 4 周后,将动物重新分为 5 组(n = 6),并用 n-BFIP(10、30 和 100mg/kg)、辛伐他汀(5mg/kg)或载体(过滤水)进行治疗(口服)。 ,1ml/kg)每天一次,持续 4 周。另一组喂食无胆固醇饮食并用载体治疗。 8周结束时,采集血清样本测量血清脂质、脂质和蛋白质氧化以及间接一氧化氮水平。此外,还测量了兔主动脉环的血清IL-1β、IL-6、sICAM-1、sVCAM-1和细胞内cGMP水平。采集主动脉弓和胸段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
结果:CRD 诱导氧化和亚硝化应激并增加血清脂质、IL-1β、IL-6、sICAM-1 和 sVCAM-1 水平。此外,还发现了不同动脉分支内膜层的结构变化。尽管 n-BFIP 不会改变血清脂质,但除了增加体外细胞内 cGMP 水平外,它还能恢复氧化和亚硝化应激,并降低 IL-1β、IL-6、sICAM-1 和 sVCAM-1 水平。此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减少到接近于无胆固醇饮食喂养的动物的值。
结论:<跨度> 4 周的 n-FBIP 治疗可减缓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展。这些作用与氧化和亚硝化应激的减弱有关,从而影响 IL-1β、IL-6、sICAM-1 和 sVCAM-1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