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 IIA 通过抑制 microRNA-1 预防致命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源性猝死。
摘要来源:Br J Pharmacol。 2009 年 11 月;158(5):1227-35。 Epub 2009 年 9 月 23 日。PMID:19775284
摘要作者:单红利、李雪莲、潘振伟、张丽、蔡本智、张勇、徐超前、褚文峰、乔国芬、李宝新、陆艳杰、杨宝峰 p>摘要:
背景和目的:丹参酮 IIA 是基于丹参的中药的活性成分,可通过抑制缺血性心律失常来减少心源性猝死。然而,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仍不清楚。实验方法:使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大鼠心肌梗死(MI)模型。每天、之前(7 天)和之后(3个月)MI;通过心电图记录监测心电活动。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量大鼠离体心室肌细胞的内向整流K(+)电流(I(K1))。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 Kir2.1 和血清反应因子 (SRF) 水平,并通过实时 RT-PCR 测定 microRNA-1 (miR-1) 水平。主要结果:丹参酮 IIA 降低了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 MI 后 3 个月的死亡率。丹参酮IIA可恢复大鼠心室肌细胞MI后降低的I(K1)电流密度和Kir2.1蛋白,而奎尼丁进一步抑制I(K1)/Kir2.1。 MiR-1 在 MI 中上调,可能是由于 SRF(miR-1 基因的转录激活剂)同时增加,导致 Kir2.1 下降。丹参酮 IIA 治疗可防止 SRF 增加,从而增加 MI 后的 miR-1,而奎尼丁则不能。结论和意义:miR-1 和 conseq 下调Kir2.1 的流量恢复可能部分解释了丹参酮 IIA 在抑制缺血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死亡率方面的功效。这些发现支持了 miR-1 可能成为预防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潜在治疗靶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