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布状态:免费

单击此处阅读完整文章。

摘要标题:

迷幻药和神经可塑性:系统回顾揭示迷幻药的生物学基础。

摘要来源:

前线精神病学。 2021 年;12:724606。 Epub 2021 年 9 月 10 日。PMID:34566723

摘要作者:

Cato MH de Vos、Natasha L Mason、Kim PC Kuypers

文章所属单位:

Cato MH de Vos

摘要:

临床研究表明致幻剂(包括死藤水、DMT、裸盖菇素和LSD)在压力相关疾病中的治疗潜力。这些物质可诱导认知、抗抑郁、抗焦虑和抗成瘾作用,这些作用被认为是由类似于传统抗抑郁药或速效物质氯胺酮的生物变化引起的。建议的途径是通过诱导大脑神经可塑性。本综述试图通过关注单次和重复给药后迷幻药细胞和分子神经可塑性效应来总结迷幻药诱导神经可塑性的证据。当在选定的研究中遇到行为参数时,生物学途径将与行为效应联系起来。此外,迷幻药临床结果的基础生物学知识差距也很突出。文献检索共得到 344 条结果。标题和摘要筛选将样本减少到 35 个;八项来自其他来源,全文筛选最终选出 16 项临床前研究和 4 项临床研究。研究 (= 20) 表明,单次服用致幻剂会在分子、神经元、突触和树突水平上产生可塑性机制的快速变化。可塑性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术后发生变化单次服用致幻剂,就会导致神经可塑性发生变化。后者包括更多的树突复杂性,比迷幻剂的急性效果更持久。重复施用致幻剂可直接刺激神经发生,并在治疗后一个月内增加 BDNF mRNA 水平。当前综述的结果表明,迷幻药会诱导与神经可塑性相关的分子和细胞适应,并表明这些适应与迷幻药的临床效果平行,可能是其潜在的基础。未来的临床(前)研究可能侧重于破译不同致幻剂激活的特定细胞机制以及与长期临床和生物学效应相关的特定细胞机制,以增加我们对这些化合物的治疗潜力的了解。

研究类型 : 审查
更多链接
疾病 : 沮丧, 焦虑,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