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和孕产妇亚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测量。
摘要来源:Obstet Gynecol。 2010 年 1 月;115(1):41-8。 PMID:20027032
摘要作者:Eleanor Bimla Schwarz、Candace K McClure、Ping G Tepper、Rebecca Thurston、Imke Janssen、Karen A Matthews、Kim Sutton-Tyrrell
摘要:目标:检验无临床心血管疾病人群中哺乳期与亚临床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对 297 名妇女进行了横断面分析,这些妇女在参加全国妇女心脏研究时至少报告了一次活产。参与者是45-58岁、没有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母亲。自我报告哺乳史。电子束断层扫描用于评估冠状动脉和主动脉钙化。 B型超声检查用于评估颈动脉外膜直径、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使用多变量线性和逻辑回归模型来估计哺乳是否与亚临床心血管疾病标志物独立相关。结果:在未经调整的模型中,与母乳喂养所有孩子至少 3 个月的母亲相比,未母乳喂养的母亲更容易出现冠状动脉钙化(17% 与 32%)、主动脉钙化(17% 与 32%)、主动脉钙化(17% 与39%)、颈动脉斑块(10% 与 18%)以及较大的颈动脉外膜直径(平均值+/-标准差 6.63+/-0.59 与 6.87+/-0.60 毫米相比)。在调整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和家族史变量后,未母乳喂养的母亲仍然更有可能出现主动脉钙化(比值比 [OR] 3.85,95% 置信区间 [CI] 1.47-10.00)和冠状动脉钙化( OR 2.78,95% CI 1.05-7.14)比有过坚持母乳喂养。进一步调整体重指数和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后,未母乳喂养的母亲仍然比持续母乳喂养的母亲更容易发生主动脉钙化(OR 5.26,95% CI 1.47-20.00)。结论:不母乳喂养婴儿的母亲似乎面临与未来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血管变化的风险增加。证据级别: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