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抱子甘蓝可保护外周人类淋巴细胞免受 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并[4,5-b]吡啶 (PhIP) 和氧化性 DNA 损伤:一项对照人类干预试验的结果.
摘要来源:Mol Nutr Food Res。 2008 年 3 月;52(3):330-41。 PMID:18293303
摘要作者:Christine Hoelzl、Hansruedi Glatt、Walter Meinl、Gerhard Sontag、Gerald Haidinger、Michael Kundi、Tatjana Simic、Asima Chakraborty、Julia Bichler、Franziska Ferk、Karel Angelis、Armen Nersesyan、Siegfried Knasmüller
摘要:为了查明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的球芽甘蓝的癌症保护作用是否是由于防止 DNA 损伤,进行了一项干预试验,其中监测了蔬菜消费对 DNA 稳定性的影响用彗星试验检测淋巴细胞。食用豆芽后(300 g/p/d,n= 8),观察到由杂环芳香胺 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4,5-b]吡啶 (PhIP) 诱导的 DNA 迁移减少 (97%),而没有效果与 3-氨基-1-甲基-5H-吡啶并[4,3-b]-吲哚 (Trp-P-2) 一起观察到。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由于磺基转移酶 1A1 的抑制,该酶在 PhIP 的激活中起着关键作用。此外,干预后观察到内源性氧化碱基形成减少,过氧化氢引起的 DNA 损伤显着降低 (39%)。这些效应无法通过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诱导来解释,但体外实验表明豆芽中含有可作为活性氧直接清除剂的化合物。食用芽苗菜后,血清维生素 C 水平增加了 37%,但预防 DNA 损伤与个体维生素水平改变之间没有发现相关性。我们的研究首先表明此时食用芽菜会抑制人类的磺基转移酶,并防止 PhIP 和氧化 DNA 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