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富含蔗糖的饮食会诱导大鼠结肠突变。

摘要来源:

Cancer Res。 2002 年 8 月 1 日;62(15):4339-45。 PMID:12154038

摘要作者:

Lars O Dragsted、Bahram Daneshvar、Ulla Vogel、Herman N Autrup、Håkan Wallin、Lotte Risom、Peter Møller、Anne M Mølck、Max Hansen、Henrik E Poulsen、Steffen Loft

文章归属:

食品安全和营养研究所,生化和分子毒理学部,丹麦兽医和食品管理局,DK-2860 Søborg,丹麦。

摘要:

反复观察到富含蔗糖的饮食对大鼠结肠和肝脏有致癌作用,并增加大鼠结肠中异常隐窝病灶的数量。为了研究富含蔗糖的饮食是否可能直接增加大鼠结肠或肝脏的基因毒性反应,我们在大蓝大鼠(Fis 的一种品系)的饮食中添加了蔗糖cher 大鼠在 4 号染色体上携带 40 个 lambda 噬菌体拷贝。以四种剂量水平向大鼠提供膳食蔗糖 3 周,其中包括纯化饮食中的背景水平 [3.4%(对照)、6.9%、13.8% 或34.5%]不影响总体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我们观察到,随着蔗糖水平的增加,结肠粘膜 cII 位点的突变频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在最高剂量水平下增加了 129%。这表明富含蔗糖的饮食具有直接或间接的遗传毒性作用。在肝脏中没有观察到突变的显着增加。为了寻求对这一发现的解释,我们检查了代表不同机制的各种参数,包括氧化应激增加、氧化防御变化、对 DNA 修复的影响或 DNA 加合物背景水平的变化。蔗糖不会增加被评估为核酸内切酶 III 敏感位点的 DNA 链断裂或氧化碱基的数量或结肠或肝脏中的8-氧化脱氧鸟苷。通过 rERCC1 或 rOGG1 基因的表达确定的 DNA 修复能力在结肠或肝脏中并未增加,但通过 (32)P 标记后确定的 DNA 加合物(I-化合物)的背景水平在结肠中显着降低。结肠 I 化合物的减少与突变频率和 ERCC1 DNA 修复基因表达呈负相关。通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苷三磷酸切口末端标记测定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测定,膳食蔗糖不会改变肝细胞凋亡或细胞更新。还观察到肝脏抗坏血酸增加,而肝细胞质或血浆中的蛋白质或脂质没有观察到氧化损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富含蔗糖的饮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直接或间接增加了大鼠结肠中的突变频率,并同时降低了背景 DNA 加合物的水平,而没有影响直接影响主要 DNA 修复酶系统的表达。我们还得出结论,蔗糖的这种作用不太可能是氧化机制。这是首次证明增加膳食蔗糖在体内的遗传毒性作用。在西方世界,蔗糖摄入量和结肠癌发病率都很高,我们目前的结果需要检查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直接关系。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更多链接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